醫療常識★不能不看!『大腸癌 』最愛找上誰?你被鎖定了嗎?這篇幫您避免大腸癌(請分享)

不能不看!『大腸癌 』最愛找上誰?你被鎖定了嗎?這篇幫您避免大腸癌(請分享)

大腸為你做了什麼?
不能不看!『大腸癌 』最愛找上誰?你被鎖定了嗎?這篇幫您避免大腸癌(請分享)
大腸全長約150至170公分,呈ㄇ字形,分為盲腸、結腸及直腸,然後到肛門,結腸又分為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及乙狀結腸。 

吸收水分、電解質:小腸主要功能是養分吸收,食物變成液體狀的食糜後進入大腸,大腸負責水分及電解質吸收,並儲存糞便。大腸肌肉分成內環肌及外縱肌,同時收縮時,會形成袋狀結構,糞便就會逐步前進。

儲存糞便:

食糜進入盲腸時,呈液體狀,進入升結腸的頂端時,已呈現半液態的糞便,到橫結腸時,糞便更進一步濃縮成粥狀,到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時,糞便已是固態狀,到直腸時就是成形的糞便了。每天若有1,500ml食糜進入大腸,最後糞便排出時只剩下80ml到150ml。 

食糜進入大腸後,要花8小時到15小時才能到達橫結腸。但正常人早餐後15分鐘會有便意,這是因為胃腸反射,腦部傳達指令,讓直腸收縮,以20公分為一段,將糞便強力往前推進,產生便意。


國人的大腸癌危機 

排行:101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、99年十大癌症第三位 

發生原因:和年紀、飲食及生活習慣、炎性大腸病(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疾病)、遺傳(包括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,HNPCC及家族腺瘤性息肉症,FAP)等有關。

常見症狀:便血、大便習慣改變、腹脹、腹部摸到腫塊、貧血、體重減輕,但早期大腸癌幾乎完全沒有症狀。 

各部位發生比率:升結腸30%、橫結腸10%、降結腸60% 

息肉大小與大腸癌有關嗎? 

大腸息肉依病理分類分為增生性息肉及腺性息肉,超過八成的大腸癌與腺性息肉有關。根據研究,息肉愈大,罹患大腸癌機會愈大。若息肉小於2公分,8~15%可能轉變為大腸癌,2及3公分以上者,成為大腸癌機率分別為14%~22%及21%~33%。 

不能不看!『大腸癌 』最愛找上誰?你被鎖定了嗎?這篇幫您避免大腸癌(請分享)
什麼人需要做大腸鏡? 

●疑為大腸癌之上述症狀者。 

●潰瘍性大腸炎患者。 

●年紀大於50歲,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。 

●曾經罹患大腸腺瘤、大腸癌、乳癌、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之患者。 

●家族史有大腸癌、遺傳性多發性腺瘤、遺傳性非多發性腺瘤及大腸直腸癌。 

如何預防大腸癌? 

1.定期篩檢
50歲後應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,包括大腸鏡檢,目的是及早找到息肉,在尚未演化成癌症前摘除。 

2.高纖飲食
減肉減油、多蔬少油不炸、減少肉類攝取,以雞、魚等白肉或豆類,取代豬和牛等紅肉。大腸構造比較適合多吃高纖蔬菜、水果、全榖類食物,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,讓排便順暢。

3.適量維生素攝取
研究發現,缺少鈣質、維他命A、C、E及礦物質硒,都會增加大腸癌罹患率。增加鈣質攝取、適度吃一些乳酸菌。 

4.少喝酒
每天飲酒不超過一杯,飲酒對健康有正、反兩面影響,對於大腸癌來說,可能增加罹患機率。 

5.不吸菸
不只大腸癌,吸菸增加所有癌症的風險。 

6.多運動
每天至少做30分鐘體能活動,如步行、慢跑甚至跳舞,有助腸子蠕動。 

7.保持理想體重
身體脂肪量過高者也是癌症的高危險群,宜保持適當體重。 

歡迎分享:

其他閱讀:

一定要看!『落枕閃腰流鼻血』,

按一個穴位搞定!屢試不爽喔!(歡迎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39903

 

相關推薦

冬天是病菌好發的季節,政府單位也呼籲民眾可評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升身體保護力。但肺炎鏈球菌是什麼?對健康又有什麼威脅?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,肺炎鏈球菌是一種具有致病性的細菌,若不慎感染可能造成發高燒、氣喘、咳嗽、胸頭痛等症狀,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、菌血症、敗血症、腦膜炎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呼籲民眾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新手爸媽碰到寶寶「拒吸奶」怎麼辦?原來新生兒在3到6個月前後,常左右轉頭、舌頭推奶嘴或一聽到聲音就不喝奶了,這時可以強烈懷疑寶寶已進入厭奶期,儘管寶寶喝奶量驟減,會讓爸媽擔心,但經驗豐富的國泰台南產後護理之家諮詢護理長洪治萍提醒,此時強迫進食只會讓寶寶對喝奶產生排斥,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手指變色「白一節、紫一節」當心是疾病在搞怪!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,因為近日天氣多變,常覺得手腳冰冷,指節末端還有輕微的麻痛感,嚇壞她的是,手指竟會因為溫度高低不同而改變顏色,有時會白一節、紫一節的,急忙就醫檢查發現,原來罹患了「雷諾氏症」,在接受藥物治療後,已獲得...

閱讀詳情 »

TEXT/Bella.tw儂儂 PHOTO/網路   source:freepik 有時身體發出警訊你卻渾然不知?不管是主觀感到身體無力,或者旁人觀察到自己的狀況不對勁,這時都應該要提高警覺多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。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會罹患癌症,因此不要覺得沒什麼就忽視、放縱自己,養成不良習慣。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